当前位置:>>首页>>工作动态
盲人新冠肺炎疫情预防指南
发布时间:2020/2/26 9:17:51/ 作者:/ 来源:点击数:
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新发疾病,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(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)等近距离传播。为了盲人兄弟姐妹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,倡议盲人朋友不外出、不聚会,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,尽量在家休息。若不得不外出,请务必做好各项防护工作。

一、居家时

(一)做好日常监测。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。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。家中有小孩的,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,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。 

(二)有症状及时就医。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(包括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轻度纳差、乏力、精神稍差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头痛、心慌、结膜炎、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),应根据病情,及时戴上口罩到医疗机构就诊。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,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。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,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,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。

  (三)保持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。居室勤开窗,经常通风。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,保持家居、餐具清洁,勤晒衣被。不随地吐痰,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,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。注意营养,适度运动。不要接触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(即野味);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(禽类、海产品、野生动物等)的市场。家庭备置体温计、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、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。

二、外出时

(一)充分准备。出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,测量自己的体温,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,准备好一天要用的口罩、手套、免洗洗手消毒液、消毒纸巾等物品。

(二)佩戴口罩。外出前往公共场所、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。棉纱口罩、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。

(三)佩戴手套。最好戴一次性手套,避免手部频繁摸到不干净的地方,导致接触传播。

(四)选择正确的出行方式。尽量选择步行或乘坐私家车出行,独自行走时用盲杖协助试探,尽量缩短出门时间。

(五)保持距离。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。

(六)保持手部卫生。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之后、咳嗽手捂之后、饭前便后、接触动物或处理粪便后等,使用湿纸巾或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清洁;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,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;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,然后及时洗手。

三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

(一)擦拭扶手、座椅,清洁消毒。

(二)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可能隔位而坐、分散而坐。

(三)乘坐长途汽车时,开窗通风,隔两小时到休息区休息。

(四)妥善保存机票、车票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。

四、在公共场所

(一)上楼尽量走楼梯,需要坐电梯时,避免直接接触电梯按钮,接触按钮时可用纸巾等隔开,尽量不在电梯内交谈。

(二)对门把手、水龙头、公用电话等擦拭消毒后再使用。

(三)需要到超市、菜市场买东西时,提前做好购物计划,尽量一次性购买齐全,到达后请工作人员帮忙备齐物品,买完不要逗留,立即回家。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类,也不要购买野味。

(四)尽量不使用公厕,避免摸到台面水渍或接触到其他污染源。

五、外出归来

(一)处理口罩。摘掉口罩,口罩外折、扎紧丢弃进垃圾桶;有症状的不可随意丢弃,用自封袋包装按医疗废物处理。

(二)洗手。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,洗手时须将手掌、手背侧指缝、手掌侧指缝、手指背、拇指、指尖、手腕、手臂清洗干净,搓手时间不低于20秒。

(三)物品消毒。用酒精或消毒剂把盲杖擦拭干净,尤其要注意接触地面的一端和手柄部分,以及对携带的手机等随身物品进行消毒。

(四)清洗衣物。将可能受到污染的外套等衣物及时清洗晾晒,或挂在阳台通风处放置。

 (五)注意安全。不要把医用酒精直接喷到尼龙布表面或者在密闭的室内大量喷洒,小心起火;不要直接让皮肤接触84消毒液;不要把84消毒液和洁厕精同用,避免产生氯气引起中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