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富林:让残疾人“阳光”起来
发布时间:2016/7/21 16:48:22/ 作者:/ 来源:
一个曾因身体有伤残而自卑自弃的年轻人,奋发图强,用自己那股敢拼敢搏,不肯在命运面前认输的精神,创办了一家集专业开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工艺品公司,专门生产各种款式的毛毡工艺品,产品畅销国内外。他叫梁富林,博白县富森工艺品公司的老总。 残疾人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记者来到富森工艺品公司的时候,恰巧遇上公司停电,只有包装车间七八个工人忙碌着。“这批货是要发往德国的,要不是停电,现在车工将是最忙的时候。”梁富林说,“最近还接到了一批大订单,都是来自国外的。” 记者看到,打包装的活儿其实很简单,只需将一节小木棍装进已编织好的毛毡篮两边的耳孔里即可。“这些活儿很适合一些手脚残疾人士做,所以我特地安排他们到这个工作岗位。”梁富林告诉记者。在靠近车间门口处,记者发现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子,右手只有一根幼指,但干起活来,却显得相当轻松。她叫刘米雪,来自博白三滩镇那秀村。“我以前在深圳、东莞等地打过工。由于右手残疾,每次找工作都非常困难。现在在这里,待遇比在深圳、东莞打工的时候还高。”刘米雪说。 来自吨谷镇旧金村的刘有珍,今年50多岁。她双脚残疾,走路都有困难,以前在家里重活干不了,轻活也时常力不从心,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全部落在她丈夫身上。后来她应聘进入富森工艺品公司就业,每月都有两千元左右的收入,不仅大大缓解了家庭紧张的经济状况,还让她活出了尊严。 一个叫庞崇飞的20多岁的年轻人见到记者时还一脸的害羞,拿东西基本靠右手。“他没读过几年书,也没外出过,说不来普通话。”梁富林对记者说。庞崇飞由于手脚残疾,唯一做过的“工作”就是捡垃圾,一天下来也捡不了几个钱,连生活费都解决不了。他来到这里后,一个月有近两千元的收入,干得很开心。 “我希望我的公司能让更多残疾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,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梁富林说。 经历艰辛,他对待员工像亲人一样 梁富林拥有现在的成功也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艰辛。初中毕业初涉社会之时,因右手的伤残感到很自卑,甚至有些自闭。后来,他跟人学编艺,慢慢地开启了命运之门。 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结识了一位做编织工艺品的深圳老板,并跟着这位老板来到了深圳,做了一年多的业务。梁富林敬业和踏实肯干的精神感动了这位大老板,他决定与梁富林合作,他负责接单,让梁富林回家办厂。 开始时,由于资金不是很宽裕,梁富林先是把工厂设在老家。那时主要是做芒编,生意顺风顺水,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到了1999年,由于生产的不断扩大,他把工厂搬到了博白县城。2009年,他开始买地建厂房,终于正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工厂。 做了老板后,梁富林对待员工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。他把员工的宿舍安在自己的家里,与自己同吃同住,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。有一个残疾员工刚来到公司时,由于穿着邋遢,吃饭时都没人愿意与他在一块。梁富林见到,便特地捧着饭过去与他一起吃。他对员工说:“我跟他一样也是残疾人,你们看不起他就是看不起我。”从这之后,再也没人躲避这个员工。 同时,梁富林每年都为公司的所有员工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。“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,他们才会安心工作。”梁富林说。 要让残疾人活得有尊严 现在,梁富林的公司要招人的话,一般都要优先残疾人。而且,他会根据残疾人的身体情况,安排到比较合适的工作岗位,让这些残疾人一进公司就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。 由于一些残疾人住在偏远山区,而且又不方便离开家,为了让他们拥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,梁富林便派技术人员上门给他们培训,等到他们拥有编织技能后,再发料给他们做。等他们做好后,又专门派人上门把产品回收回来。 |
下一篇:梁富林:让残疾人“阳光”起来